桑塔纳如何一步步完成国产化:最初零部件几乎全进口

东方网10月30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1978年,武康路390号,当时的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公司的所在地,许多人激烈地谈论着一个词――合资.持保守意见的人认为,新中国的轿车工业从1958年起步,工人们用双手敲出了第一辆轿车,这一简单的方法一直持续了20年,没有必要依靠外资.

但更多人对合资持支持态度.后来就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的仇克说,“我们生产了20年多年的汽车,但质量跟奔驰这类外国汽车相比差得很远,可以讲,要落后20多年.还有人认为,中国轿车工业在当时只有厂房,没有钱更没有技术,不走合资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同一年的年底,时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赴德国谈判.周子健发现大街上到处都是来自狼堡的大众汽车.

周子健随后便决定率领代表团奔赴狼堡.而正是这次狼堡之行,拉开了之后长达29年的合作.

1983年,德国大众公司与上海汽车首次合作,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合营合同签字仪式.第二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然而在1984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桑塔纳虽然产地在中国,但除了蓄电池、天线等极少数零件外,几乎所有零部件都没能国产化.

上世纪80年代,国家要求推进工业各行业国产化.但上海大众在国产化方面,相比其他一些合资企业显得“非常缓慢”.德国人对质量的要求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太过“苛刻”,所有的零部件都要求德国认证,有的零件认证过程长达一年之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当时一个方向盘要做24项检测,“在这种背景下,比起一些不需要国外严格认证的‘合资企业’,国产化进程缓慢.对此,当时社会舆论一片批评.但上海大众顶住了压力,也顶住了时间的考验.”

数据显示,1991年桑塔纳的国产化达到了70%,而自1996年开始,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达到了90%以上.

驰骋江湖,终须一别,2012年老桑塔纳将停产.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亮说,成功必须是要有延续的,延续就必须要注入新的生命力,“从上海大众的角度来讲,是非常希望延续桑塔纳这个辉煌的篇章,也希望为桑塔纳注入新的活力.”

桑塔纳如何一步步完成国产化:最初零部件几乎全进口由亿卡汽车( {$sysdomain )用户Ytonia13分享,感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