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能源车企背后的争夺

表面上,新能源车企频频推出油改电车型也好,电动平台车型也罢,台上的热闹,其实只不过是补贴时代,大家争相响应政策,培育市场的试炼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2016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不过35万台,2017年前三季度纯电动乘用车销量31万余台,预估全年销量40万左右.这是一个增长迅猛,但体量仍旧很小的市场,这是一个未来市场很大,竞争必然激烈异常的市场.

浅谈新能源车企背后的争夺

与其发问现在的车企是不是在培育市场,不如问:补贴退去,双积分政策逼迫而来的合资品牌进入市场(还有特斯拉国产化的压制),车企们凭什么树立核心竞争力?

品牌?营销?价格战?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除却特斯拉之外,没有什么车企的品牌力具有明显优势,大家几乎都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比亚迪算是略占优势的车企,毕竟靠电池起家的背景为其加分不少).

营销.在目前产品力不足,市场体量不具规模的情况下,再好的营销也不过是疯狂地瓜分本就不大的蛋糕,并不能带来巨大增量红利.

打价格战,我想在未来一定会出现,但如饮鸩止渴的竞争手段只能起到一个作用,筛子筛沙石一般地把成本控制能力差,资本实力羸弱的竞争对手踢出牌局,剩下的,将是几家、十几家强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核心竞争力问题.

最后剩下的技术,不用说,自然是笔者认为唯一能够打造车企核心竞争力的所在,而具体是哪部分的技术成为关键,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部分.

在最近一篇圈内比较火的文章《麦肯锡:我们拆了十款畅销电动车,告诉你最重要的五条造车经验》中提及:电动原生平台对电池组设计、内饰空间等影响巨大.确实,目前很多油改电的车型显然“不专业”,不能代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原生平台必然为各大车企打造纯电动汽车的选择,同时,已经有不少车企已经在这么做了,比如:荣威、北汽、知豆、奇瑞、腾势等等.

浅谈新能源车企背后的争夺由亿卡汽车( {$sysdomain )用户you637分享,感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