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门”再度发酵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

安全气囊本应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因“高田气囊门”的曝光,让汽车上的安全屏障备受消费者质疑.伴随事态持续发酵,高田公司在2017年6月申请破产保护,并与美国汽车零件供应商kss达成收购协议,除了前者将面对巨额赔偿之外,各大海外知名的汽车生产商则纷纷展开召回行动,消除缺陷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由于高田破产,用于修复车辆的数以亿万元成本均需要汽车厂商自掏腰包.

近日,大众和通用接连在国内发布的召回公告,又一次将该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受该事件影响,在华的26家汽车生产者已进行过多次召回,而本次两大品牌的召回通告,又将涉及730余万辆汽车,可即便如此,目前仍有部分车企尚未展开针对缺陷气囊的召回行动.除了庞大的召回数量外,分批次进行更换缺陷部件的做法,不免让人心生疑虑,既然已经发布召回,为何还要“打持久战”呢?不仅如此,部分消费者联想到自己的“高田爱车”在被召回前,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并因气囊问题导致生命财产受到损失,谁将为此负责呢?

高田气囊事件回顾

2009年5月因气囊充气后向人体喷出金属碎片,导致美国一名18岁女孩死亡,虽然随后本田宣布召回51万辆汽车,但涉事气囊的生产厂家高田却并未引起重视.2014年因相同原因再次造成车内多人死亡,随即在同年11月,美国洛杉矶法院收到了十余起针对高田公司缺陷气囊的集体诉讼.截至目前,高田气囊仅在美国就已造成至少16人死亡,约180人因此受伤.

在随后对高田的调查过程中,高田“问题气囊”被曝光与宝马、奔驰、通用、大众、福特、马自达、斯巴鲁及丰田等多家汽车制造商有关,累积涉及车辆达1.2亿辆,同时该事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作为高田气囊股东及最大的客户,本田汽车自2008年宣布召回部分雅阁和思域车型起,便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召回,成为该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关于本田一共召回多少车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但仅在美国,其就为1650万名本田和讴歌车主就“高田气囊集体诉讼”提供赔偿.

而此事件的“元凶”日本高田公司,于2017年6月26日申请破产保护.这位曾经的世界级安全产品生产商黯然倒下的同时,缺陷气囊事件并未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装备“问题气囊”的车企中,不仅绝大多数在华销售旗下进口车型,合资公司推出的产品中,安全气囊供应商也不乏有高田的身影,因而各大车企在华的进一步召回措施,成为了该事件的重头戏.

国内“气囊”频召回 规模空前

2014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对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开展了缺陷调查,并面向消费者发布了高田气囊安全提示,大规模召回活动也因此拉开了序幕.继众多进口车型陆续被召回后,包含华晨宝马、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及长安马自达等涉及此事件的24家汽车生产商,陆续展开针对“缺陷气囊”的召回工作,截至2017年6月底,已累计召回102次,涉及车型97个,数量达到1059万辆.

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显示,“问题气囊”共牵扯37家国内汽车生产商,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除已经实施召回的24家汽车生产商外,截至9月1日,包括长安福特在内的5家车企也正式发布召回公告.然而,看似一致行动的趋势中,大众、通用及奔驰3个品牌共8家生产商,却因迟迟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而被国家质检总局约谈.

约谈是有效果的.2017年9月,大众和通用以及二者的子品牌与合资公司,分别于14和15日宣布分批次召回旗下在华销售车型.其中大众汽车(中国)、上汽大众以及一汽-大众共计需召回超过486万辆汽车,而通用汽车需召回欧宝和萨博品牌车型,共计1.3492万辆,上汽通用汽车则将陆续召回别克与雪佛兰品牌旗下250余万辆汽车,数目之大、波及车型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至此,在国内涉及高田气囊事件的2000余万辆汽车中,除了奔驰旗下仍有数十万辆汽车没有被召回,其余的应该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处理结果.奔驰品牌及旗下奔驰(中国)、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三家生产商什么时候提出相关召回计划因此格外引人注目,而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此前发布的相关报道称,奔驰已进入需要召回的车企名单中.

“气囊召回”延期执行究竟为何?

“气囊门”再度发酵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由亿卡汽车( {$sysdomain )用户Stitcho6rdvo2g分享,感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