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安全车身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原标题:合理的安全车身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文:kimi  

经常在4s店保养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顾客在轻轻敲击车的发动机罩、翼子板、门板以及开闭车门,通过声音的沉闷来判断车的钢板是否厚实,进而判断这车是否安全.不知道这种认识的误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亦或缘何而起,甚至延伸出“日系车钢板薄、不安全,德系车钢板厚,车更重更安全”的说法.

关于这两种判断的说法,是否真的科学呢?

首先,作为一名汽车行业多年的从业人员,我想说的是:声音是会骗人的.敲击音与发动机罩、翼子板、门板的材质(现在很多是铝合金和工程塑料)、厚度以及空腔填充物有很大关系.而门的开闭音还与车门密封条的压缩力、门饰板内的隔音棉、限位器的档位以及关门气压有关系.

前段年时间看到丰田举办了一个科学安全实验室的活动,这个活动很有意思,活动过程中将同样的两个卡罗拉的前门进行开闭音的试验.这个试验是分别在门上安装密封条和隔音棉与不装这两项时候进行开关门声音的对比,发现前者明显声音偏厚重,后者更清脆.同样的车门,钢板都完全一致,只是在于这些车门附件的差别,产生的声音完全不一样.可见听声音的说法完全就是谬论.

其次,关于日德系车谁更安全的话题,大家看看最近几年欧洲e-ncap和美国iihs发布的碰撞成绩排行就能发现,在a、b级车型前十名车型中,日系要占到半壁江山,其次是以通用和福特为代表的美系,德系所占份额甚少.

日系最近几年在各大碰撞评分体系中,所呈现出一骑绝尘的态势,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其“以人为本”的车身安全设计理念,而这其中尤其以丰田goa设计最被人熟知.在丰田的官网上,对于goa的解说是这样的:goa是世界顶级水平的安全设计(globaloutstanding assessment)的缩写.它是由丰田公司开发的一种车身技术,目的在于在车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时,将碰撞力分散从而保证乘员舱不变型,最大限度的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

丰田的goa车身安全设计是不是像丰田介绍的真的这么安全和科学呢?

熟悉kimi的读者都知道,kimi的文章向来喜欢有图有真相(可不想被你们说:没图你说个xx!).接下来我将挑选一款经典家用a级车来作为解读,挑选a级家用车的理由是因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最能接触到的.

丰田在家用a级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卡罗拉了,这款传奇车型历经60年,延续了十一代,依然备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而丰田在这一代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将欧版和美版的卡罗拉引入到国内分别交给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两个合资厂来生产,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手足相残的错觉.其实不然,雷凌更像是卡罗拉的时尚家庭版,外观更锐利、动感,而1.8l+8速s-cvt变速箱的匹配,动力更强悍,带拨片换挡的方向盘以及运动座椅,使雷凌迅速俘获了很多年轻家庭的心,瞬间拉开与卡罗拉的区别.所以雷凌更像是丰田布局在中国的一款兼具家用与时尚的轿车,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

从正碰撞能量传递图详解雷凌和卡罗拉goa车身设计是否合理

说了这么多有点像给雷凌和卡罗拉做广告的嫌疑了,作为一名工程师,对于全球保有量最大的轿车产品,给予适当的尊重和溢美之词是应该的.在详解雷凌和拉罗拉goa车身设计是否安全之前,先带大家从看看在车辆发生正碰时能量的传递路线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碰撞的瞬间,汽车的前防撞梁承担100%的能量.然后再将通过前纵梁将能量的64%传到到地板和门槛梁,11%的能量传递给侧围a住和上边梁,12%的能量传递到门加强板和防撞杆.依此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一个合理、安全的车身结构设计,防撞梁一定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撞击的能量,并且通过防撞梁后端的吸能盒和前纵梁的溃缩引导区将碰撞产生的能量通过金属的变型来吸收一部分,再将剩余的能量向后传递.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降低了碰撞的加速度,减小了碰撞过程人体所受到的冲击,同时降低从前端对于乘员舱的侵入量.所以防撞梁、吸能盒以及前纵梁的截面腔体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就决定了发生正碰时车身的安全性.那我们来看看雷凌和卡罗拉(鉴于卡罗拉和雷凌同根同源,只是外覆盖见的区别,内部主题结构在丰田精细化的设计管理下,零件高通用化,后面行文的解剖图多以卡罗拉图片来解说)goa车身的防撞梁、吸能盒以及前纵梁设计是否安全、合理,来看看丰田科学实验室活动的车身解剖以及碰撞图.

从试验现场的介绍来看,卡罗拉和雷凌的前防撞梁(图中蓝色)通过辊压成型工艺,采用屈服强度为1470mpa的高强度钢而成,有足够的强度去低于外部冲击,同时向后分散撞击能量.防撞梁前端的黑色泡沫为前防撞梁与前保之间的填充物,对行人的腿部保护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合理的安全车身设计应该是怎样的由亿卡汽车( {$sysdomain )用户123456789012zn分享,感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顶部 | 首页 | 电脑版 | 举报反馈